Filed under 最佳作者(學術)

五旬宗及靈恩運動|最佳作者(學術)

本作品榮獲第九屆香港基督教金書獎—最佳作者(學術) | 基本資料 |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 書本評鑑 |  基本資料 書名:五旬宗及靈恩運動作者:廖炳堂出版社:天道書樓ISBN:9789888672011書重:510克釘裝:平裝尺寸:150mm x 230 mm頁數:408頁出版日期:2021年2月初版語言:繁體中文 回到頂端 內容簡介 靈恩運動在全球迅速發展,近50年間,增長高達9.6倍,聲稱已有6億信徒。這運動的興旺,對傳統福音派來說,可謂憂喜參半──既因福音廣傳而感到欣喜,又擔憂基督信仰會出現偏差。加上,近年有所謂「泛靈恩現象」,不少福音派堂會也效法靈恩派的做法,以致靈恩和非靈恩之間存著灰色地帶。由是,福音派對靈恩運動應採取何種觀點,已成為基督教發展的重要議題。  事實上,靈恩運動能夠興起,並非偶然,它頗能應對時代心靈的需求,實在是福音派值得借鑑之處。福音信仰傳統一直偏重理性及籌辦事工,而弱於回應生命中感性和經歷層面的需求;此外,又常將信仰焦點放在記念耶穌的「過去式」模態,而未能強調三一神今天藉聖靈與人同行的作為……凡此種種,都是福音派要面臨更新蛻變的信號。  本書作者認為,長遠之策是教導信徒明白合乎聖經的聖靈觀,全面認識靈恩運動的教義及歷史,中肯評其功過,提升教會領袖和信徒的辨識力,方能與靈恩運動建立健康而合宜的關係,且為福音信仰的屬靈追求,構建合乎聖經、也適切時代心靈的可行方案。 回到頂端 作者介紹 廖炳堂博士,美國福樂神學院哲學博士、香港建道神學院道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士。現任香港建道神學院學術副院長、基督教及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總監、神學系教授,及宣道會牧師。  著作:《靈修神學:理論與實踐》、Towards on Evangelical Spirituality: A Practical-theological Study of Richard Baxter’s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Spiritual Disciplin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聖靈與教會:福音信仰和五旬宗的對話——建道神學院及神召神學院學術交流文集》(與黃漢輝合編)、《醫治神學的反思》、《靈恩運動的反思》,以及多篇期刊專文等。 回到頂端 書本評鑑 作者是這方面的華語界專家。本書從聖經、歷史與教義角度探索該現象的來龍去脈,相當清楚,而且能作出很好的整合,資料非常豐富,引述的著作也是該領域的重要文獻,亦能為讀者提供一些分辨各種靈恩經驗的準則。整體而言,這是一部具有學術參考價值的神學作品。 回到頂端

Rate this:

極端仁慈的上帝|最佳作者(學術)得奬作品

本作品榮獲第八屆香港基督教金書獎—最佳作者(學術) | 基本資料 |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 書本評鑑 基本資料 書名:極端仁慈的上帝 作者:余達心 出版社:福音證主協會 ISBN:9789881612274 書重:430克 釘裝:平裝 尺寸:164* 236 mm 頁數:262頁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語言:繁體中文 回到頂端 內容簡介 《極端仁慈的上帝》從苦難的事實出發,尋問容許苦難存在的上帝到底是一位怎樣的上帝。這尋問將我們引到十字架下,看那被懸掛在十字架上的上帝,認識到祂原來是一位極端仁慈的上帝。驚訝於上帝的仁慈,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祂是一位立約的上帝,立約之愛從祂內裡湧現出來,叫祂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給予我們,從創造到救贖,上帝的約愛始終如一。上帝以具體的行動將祂的約愛顯為真實;這些行動也將祂隱藏的本體披露出來,也就是從祂本體湧出的約愛,以致聖經可以向我們宣告:「上帝就是愛」。上帝的生命湧溢愛,乃因祂是三位一體的上帝。 上帝容許苦難在祂所造的世界,全因為祂為所造的世界開拓一個真正屬於受造物自己的空間,而不讓祂自己把受造之物成為祂的附屬。祂留空間讓受造物自決,並嚴守自限,不輕易介入已給予的空間。上帝採取不掌控的原則,卻矢志承托受造物,與之同行,任何的介入都為維護受造物的完整性。為了與人同行,為了承托和保護的介入,祂道成肉身與人同擔苦難,屢遭頂撞、背逆和否定,仍不離不棄。祂是一位極端仁慈的上帝!   回到頂端 作者介紹 余達心,2007至2013年出任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一職。曾任普林斯頓神學研究中心院士。著有《自由與承擔》、《生命真精彩》、《聆聽:神學言說的開端》等。   回到頂端 書本評鑑 余博士融會實通神哲思想,以流暢的文筆,深入淺出闡釋深奧的神學。本書從苦難入手,透過三一論去明白上帝的愛,擴寬了神學和哲學的視野。 回到頂端

Rate this:

耶穌順服與救恩奧秘|最佳作者(學術)得奬作品

德慧文化 - 耶穌順服與救恩奧秘
新約聖經多處經文明示:「耶穌順服」是「救恩成全」之核心元素;然而基督教史上的主流救恩論傳統卻始終無法說明前者如何是後者的關鍵。本書嘗試遊走在聖經與神學之間,試圖為獻以撒的舊約亞伯拉罕與身死十架的新約基督兩位之間建構合乎情理的詮釋關係,以論證上帝與受造天地的聖約關係之本,全係於受造人類之順服上帝,從而體會道成肉身的耶穌身為亞伯拉罕之子,他「順服以致於死,且死在十架上」,為何竟能一舉成全救恩之千秋大業。 Continue reading

Rate this:

士師記的刻劃研究

士師記是一卷具有藝術筆觸,內容錯綜複雜,帶有幾許諷刺,而且深具教化意味的屬靈書卷。作者透過文本互涉的方法,探討士師記作者如何刻劃書中各個人物,藉此展示士師記蘊藏那豐富的屬靈信息。 Continue reading

Rate this:

大乘基督教神學——漢語神學的思想實驗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依據作者於二○○六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卡德百里講座的八次演講改寫及擴充而成。本書嘗試採取比較神學的進路,並以大乘佛教的資源為素材,透過與基督宗教的比較,從而反思及討論相關的神學問題,包括聖經觀、神學語言、基督論、三一論、人觀、拯救論及終末論等。本書嘗試提出,大乘佛教的思想與實踐,不僅有助批判性地反思以至匡正基督新教華人教會的主流神學,更可為當代漢語神學的發展提供不少具參考價值的資源。 Continue reading

Rate this:

第5屆金書奬:最佳作者(學術)

得奬作品: 《士師記的刻劃研究》 作者: 曾思瀚、吳瑩宜 出版社: 基道出版社 第5屆金書奬:最佳作者(學術)及(非學術)-頒奬 第5屆金書奬:最佳作者(學術)-評語

Ra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