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榮獲第八屆香港基督教金書獎—最佳作品(學術)
書名:在暗角言說上主
作者:龔立人
出版社:香港基督徒學會
ISBN:9789627471769
書重:220克
釘裝:平裝
尺寸:149* 210 mm
頁數:224頁
出版日期:2016年2月
語言:繁體中文
「近十多年來,香港的神學界愈來愈留意政治神學和公共神學的課題,而相關書籍的出版也漸多。『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雨傘運動』為香港的教會和神學界提供一個很具體的歷史企劃,思考政治神學和公共神學的基礎、範疇、內容和踐行等。我們不再可能仍留在圖書館和辦公室做政治神學和公共神學,更要在夏愨道、彌敦道和軒尼詩道反思神學的政治和公共意義。這書就在這歷史背景和場景下寫成。
在夏慤道、彌敦道和軒尼詩道做的神學是在街邊和街角下進行和發生,而在圖書館和辦公室做的神學只是路過夏慤道、彌敦道和軒尼詩道。因沒有真實的『進入』,夏慤道、彌敦道和軒尼詩道做的神學是充滿掙扎、矛盾和弔詭。
我是以『進入』的行動在夏慤道、彌敦道和軒尼詩道做神學,不是因為這樣的神學才是有血肉的神學,而是因為我沒有不在場的選擇。
這書不是很系統地、全面地和客觀地從雨傘運動建構政治神學和公共神學。相反,這書的文字主要是在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間完成,其中經歷催淚彈、學生與政府公開對話、佔領區的衝突、警察清場、預約被捕、佔領結束後的情意結等。這書的文字反映我在其中的激情、迷茫和掙扎。
若要以一個主題或一條主線貫穿這書,這是『時機與災難』(第二章)。即雨傘運動可以是邁向公義社會的時機,也可以是陷入社會對立的災難。教會和基督徒在其中的使命,就是懂得辨識,帶著上主的慈悲,冒險地進入場景,引導這場運動成為時機。要實踐這使命,教會和基督徒須要認識上主在公共的意思(第一章),並成為社會的靈性資本(第九章)。在夏慤道、彌敦道和軒尼詩道,我認識上主是復和的上主(第三章)、對話的上主(第四章)、上主兒女的政治身分(第五章)、壓迫者的上主(第六章)、歷史的上主(第七章)和生命的上主(第八章)。」
──本書作者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副教授
神學不應躲在厚厚學術高牆內,乃是進入真實的場景,思考與言說上主的臨在。有血有肉的神學,就是把當下香港不同性質的暗角呈現出來:權貴政治、官商勾結、司法不公、執法犯法等,我們確實面對習權年代香港的暗黑歲月,作者透過南非、捷克與薩爾瓦多等國家的抗爭故事,引導讀者認信上主是歷史的主,教會有靈性資本,可以促進對話與復和。做神學,從來不是任何人掌握了正確的神學論述,而是人肯把他參與過程中的激情、迷茫和掙扎。此書獲奬,見證龔立人博士的言說既富學術研究,又能貼地有所行動。